关于我们
试点园区风采
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暨智能制造、生态发展研讨会在沭阳举办
  2017年是实施纺织“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中国纺织行业为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将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开展工作。5月16日,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暨智能制造、生态发展研讨会在虞姬故里花木之乡沭阳举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工信部消费品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峻,中共宿迁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海斌,沭阳县委书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胡建军,沭阳县委副书记、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卞建军,以及江苏省服装协会会长郁冰、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刘建国、安徽省纺织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严立鸣等嘉宾出席了本次会议。 

同时,来自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大专院校负责人,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27个示范园区、试点园区代表以及媒体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作为东道主,沭阳县委书记、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胡建军在欢迎致辞时谈到,纺织产业是沭阳县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纺织业发展的基础配套比较齐全,人才、技术、产业链优势明显。为了引领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沭阳县在开发区纺织产业园内建成全国首个智能针织产业园,打造了纺织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载体平台,集聚了一批创新型、智能型好项目,现在正在进行二期建设。在当前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沭阳纺织产业正朝着高效、智能、生态的方向转型发展。

 

中共宿迁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沈海斌在致辞时介绍道,纺织产业是宿迁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四大特色产业,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和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作为全市纺织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沭阳纺织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建设了全国首家智能针织产业园,荣获“中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中国包覆纱产业生产基地”、“国家墙布及窗帘产品开发基地”、“全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突出贡献奖”、“中国智能针织产业创新奖”等荣誉,纺织服装产业规模持续稳居苏北前列,已成为全市发展最快、势头最好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下一步,宿迁市将以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为抓手,以本次研讨会的召开为契机,不断更新发展理念、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和路径,着力提升纺织产业发展水平。

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则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谈到,江苏省是纺织服装行业大省,有着较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沭阳得益于县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纺织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沭阳经济也走在了宿迁乃至江苏省的前列。她同时谈到,江苏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强劲的挑战,一是来自于国内中西部地区,近年来中央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除了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出台了很多承接产业转移的创新举措,政策力度很大;二是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压力,比如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东南亚地区,都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他们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也将迎来利好。对此,江苏省提出了建立国内领先、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强省,主攻方向就是智能制造,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江苏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牢牢抓住这一点,发挥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及治理结构的创新,实实在在推动实体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在致辞时谈到,纺织产业是产业转移的先导产业,从过往的历史中可以找到一些规律、经验和教训,也应从中国国情出发,认识和把握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产业转移:一是在新常态下加速转移;二是在新战略下推动产业转移;三是在新理念下引领产业转移。本轮全球产业转移呈现双向转移特征,即中低端向东南亚转移、高端向欧美回流,中国纺织产业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挑战;而国内的产业转移要实现转移地和转出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个双赢”。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应政策,推动产业转移健康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配套条件相比东南亚部分地区来讲也更具综合优势。一是研究制定纺织各行业各领域规范标准;二是智能传感,三是培育一批范本,四是智能制造试点项目。

他表示,成本敏感型、劳动密集型纺织服装产业寻求成本洼地、政策高地是必然规律。从长远看,我们必须崇尚创新、注重人才,加快研发,培育我们的新动能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纺织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重塑国际竞争优势。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研究制定纺织各行业、各领域纺织智能制造的标准、规范和验证平台,二是在全行业推行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三是推动开展纺织智能装备、传感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从而形成纺织智能创新体系;四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企业智能化步伐,构建未来纺织业发展范本。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纪朝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我国纺织产业转移取得了极大进展,涌现出一批新兴纺织产业聚集区,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特别是,在我国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发展中,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我国纺织产业转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产业转移不是设备简单平移,而是要升级,升级就要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其实质是要提升效率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实现智能化生产,是我们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即纺织未来的目标是转移升级、智能制造、生态发展,从而推进我国从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步伐,为中国纺织做出贡献。 

他特别提到,本次会议拟成立全国纺织产业园区工作委员会及全国纺织产业园区联盟。


2017产业转移工作:

一个抓住两个把握三个突破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杨峻作2016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报告。

报告中谈到,2016年纺织产业转移工作在国家供给侧改革及结构调整总方针指导下,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展开。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东部地区因较好的产业基础继续保持总量领先优势,增速基本平稳;中西部地区增速相对较快,但多数省份在调结构过程中增速不断回落,增速快于东部地区的幅度逐渐收窄。2016年产业转移呈现出纺织产业转移由东、中西、外三级互动向东部、海外、新疆和中西部四轮驱动发展;转移升级成为纺织产业转移的主旋律;政策导向仍然在产业转移中发挥着主要作用等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环境压力加大、成本要素压力、产业转移地区兼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报告中指出,纺织产业转移工作要被赋予新的概念、内容和形式。在转移中完成升级,在升级中实施必要的转移,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配置全球市场资源,努力提升供应链效率,从而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产业转移决定要素方面,将更加突出资本、管理、科技、人才等因素的作用,在新型发展环境下,特别要注意柔性化生产(智能化)以及大数据的价值作用,打造特色企业、园区和产业集群。

同时,报告还提出了2017年产业转移工作总思想:"一个抓住两个把握三个突破",一个抓住是牢牢抓住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两个把握是把握结构性调整的方向,把握园区可持续发展内力,三个突破是在服务对接模式上有突破,在智能、绿色园区建设上有突破,在布局合理分配上有新突破。


智能制造与生态发展

成产业转移升级重要抓手


“十三五”是中国建设纺织强国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打造比较优势,营造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处理好产业与社会、生态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最终建成纺织科技强国、纺织品牌强国、纺织可持续发展强国和纺织人才强国。面对我国纺织产业在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生态发展方面所面对的新课题与新挑战,与会嘉宾们为探寻产业转型升级可行性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纺企协副会长王进军主持。

对于智能制造在纺织中的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谈到,《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规划出了智能制造在中国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即其主线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其核心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他说,纺织智能制造能够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并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在互联互通的制造模式下协同生产,从而实现精益制造、高效制造、柔性制造、服务制造和绿色制造。并谈到了智能制造在纺织服装应用的目的和重点任务,他同时强调,纺织在智能制造应用的同时不能忘了人的作用,要进一步提高中国产业工人的素质。 


 

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工业4.0研究所所长王喜文指出,传统的以能量转换工具为推动力的经济将难以维系,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没有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率是强化竞争力的根源,包括如何提高能源、资源的使用效率等。第四次工业革命让纺织业不再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智能制造与产业转移将引领纺织业成为最有创新活力的行业。 

绿色生态是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为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就产业转移中的生态与绿色发展问题谈到, 产业转移是指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移,其中成本要素是转移的一个重要动力。当前,成本驱动在转移中逐渐变弱,智能制造和生态发展成为更重要的动力。他指出,园区作为产业转移的载体,应该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园区。生态与绿色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生态是指资源与环境的状态,我们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园区,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共进的关系。绿色是一种发展方式,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息息相关。

孙淮滨建议,从园区建设上来讲,可借鉴绿色发展“1+5”模式:“1”是指准入条件,要符合国家相关政策,“5”是指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以此指标体系来评价园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可使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从纺织产业绿色发展方面来讲,可从三个层面推进绿色发展:一是产品层面的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理;二是绿色的5化原则建设绿色工厂,为绿色制造体系奠定基础;三是以品牌企业为龙头,规范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高供应链的绿色水平。

实际上,行业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早已不乏对智能与生态的探索者。近年来,江苏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绿色”、“智能”两条主线,结合实际情况,全力打造高度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园——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智能时代”的到来使沭阳针织业在“经济冷环境”下出现了“热”发展的“沭阳现象”。而“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的推出,则是为我国纺织产业开展“智能产业园区”建设和以智能制造园区推动纺织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会上,园区及企业代表就自身发展情况作了经验分享。

 

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卞建军在发言中说,沭阳县立足内培外引,逐步做大做强产业规模,近年来年均增速超过30%,成为江苏发展最快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他总结了四条经验:一是加强组织引导,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二是突出强链补链,全力壮大产业发展规模;三是立足智能针织,主动抢占产业发展高点;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努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河南省西平县县委书记聂晓光介绍了当地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随着领秀·梦舒雅、义乌卓达服饰、棉娃娃童装、歌锦服饰、卡朱米羽绒服、鑫源制衣等30余家企业纷纷入驻西平并陆续投产,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快速集聚的态势已经形成,服装产业成为西平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 

上海中昊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宝霖围绕智能制造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介绍了企业在智能制造、生态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宁夏如意科技时尚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宇恒星在发言中说,近三年是公司围绕“科技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积聚发展能量的三年,是围绕“一带一路”实施转型升级、打造全产业链智能制造的三年,如意取得了业界瞩目的发展成果。未来,如意将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科技化、品牌化、高端化的全球知名时尚产业集团。


会上,中纺联产业经济研究院与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还与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分别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为推动纺织行业科学发展的正确舆论导向,鼓励媒体做好行业新闻宣传工作,传播正能量,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促进多出好记者、好作品,“沭阳杯”第六届全国纺织行业新闻奖评选活动在本次会上举行启动仪式。

会上表彰了2016年全国纺织园区建设突出贡献奖和2016年招商工作先进个人,并对新增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点园区、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2016年度纺织行业十大园区授牌。 



新增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

四川三台工业园区

江苏盐城纺织染整产业园

河南西平产业集聚区

新疆巴楚工业园区

新疆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疆尉犁工业园区

黑龙江亚布力服饰创意产业园区


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

云南保山轻纺产业园

四川屏山县工业园区

江苏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陕西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

湖北川东中部轻纺服装之都


2016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度精锐榜

十大产业园区

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

北京服装学院—中关村时尚产业创新园

衡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湖北嘉鱼经济开发区

锦艺国际轻纺城

利通区生态纺织产业园

濮院毛衫创新园

柒牌中华时尚产业园

四川屏山县工业园区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

(中纺企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