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动态 》 正文
中纺联服务创新又开先河,山东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与中纺联立体对接会在京举行
发布:2019-01-18 16:16:00

 

1月17日,山东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与中纺联立体对接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会长孙瑞哲,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徐迎新、陈大鹏、李陵申、孙淮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李进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集群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驻会副会长邢冠蕾以及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李莎,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刘建国,滨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玉斌,新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斌,青岛大学校长夏东伟,山东如意时尚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邱亚夫等有关领导和嘉宾,各专业协会负责人,山东各地方政府、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和企业负责人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会议由夏令敏、李陵申、陈大鹏主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致辞时表示,此次会议是全面系统深入推动山东纺织服装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启动大会,必将成为山东产业乃至中国纺织服装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提及山东纺织服装产业的主要特点,孙瑞哲用“力道与味道”来形容。其中,“力道”主要表现为: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山东省5个万亿级的产业之一,在全国纺织工业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产业门类多、产业体系较为完善,特别是产业链上游环节尤为突出,是全国纺纱规模最大的省份。终端产业发展有特色,三大终端产业占到全行业比重1/3。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大”,不仅总体规模大,还有一批规模和实力很强、产业链较全面的综合性纺织服装企业。此外,产业集群分布较广。截止2018年底,山东省内与中纺联建立集群试点的纺织产业地区共有26个,集群数量在各省区中位居第四。“味道”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成果突出,获得的科技成果奖励、工业大奖、质量大奖等重要奖项数量位居行业前列;在芳纶、碳纤维、壳聚糖纤维、石墨烯纤维等新型纤维材料方面拥有全国领先企业。管理创新方面,先后有22家山东纺织服装企业获得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创新成果,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山东纺织服装企业在管理创新工作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

 

“当前,纺织工业进入全面推进‘科技、时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对此,我们要围绕山东纺织服装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疑点、堵点,对症下药,因病施策,通过集中度、协同度、创新度来形成山东纺织服装高质量发展的比较优势。”他强调,今后山东纺织服装产业要勇于担当,打头阵,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率先一步,为促进山东省和全国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积极贡献,为建设纺织强国贡献山东经验、山东模式。“要率先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地区、园区、市场);把制造做到极致,不是传统意义上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两化融合、军民融合、产融结合基础上的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制造;向时尚、品牌进军,将绿色发展、责任发展进行到底。”

 

对此,他建议:一要强化优势,夯实基础,强化山东纺织装龙头企业优势突出、骨干企业创新能力突出的优势,进一步提升龙头骨干企业的行业引领力、价值创造力。二要重点突出、系统推进。以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标志性的活动与项目为核心,抓好重点,形成示范效应。三要务求实效、持续深入。要以此为起点,以问题为导向,把工作落到实处,持续深入地推进,作出实效。四要加强组织,有序推进。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形成工作运行制,形成合力,发挥乘数效应。

 

 

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刘建国在致辞时表示,纺织服装产业是山东“五大”万亿级重点支柱产业之一,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收入的9%左右。“十二五”期间,山东纺织服装产业以年均11.9%的速度高速增长。进入“十三五”后,山东行业发展中一些长期以来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逐步暴露,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攻坚、高质量发展紧迫,行业发展面临着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行业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问题。当前,加快推动行业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目标任务愈发艰巨迫切。

 

他表示当前影响山东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截止2018年10月,全省规模以上3700家纺织服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5.33%,行业经济持续下行态势明显;结构调整徘徊不前,“产业链前端同质过剩、产业链中间发展滞后、产业链终端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矛盾,是制约山东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质量效益亟待提升,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发展的任务极为迫切;制造方式亟待转变,很多中小企业的制造模式尚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加快实现生产模式的柔性化、智能化转变,亟待加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目前这些龙头企业与本地中小企业的关联度都比较低,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未能受益;科技成果亟待转化,“由于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因此尚未形成科技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品牌效应亟待形成,品牌建设能力和水平与全国先进地区差距巨大;产业集群发展缓慢,主要以棉纺织产业集群为代表的产业链前端为主,终端产业集群数量不到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协同发展意识亟待加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在致辞时对本次活动的举办给予高度评价,对中纺联所做的服务创新给予肯定。她表示,山东纺织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模大、创新能力强、龙头企业多,在很多专业领域起着引领作用。

 

针对当前纺织行业纺织形势,她表示,今后低速增长将成为常态,2019年行业下行压力加大。对此,全行业要借鉴发达国家低速度高盈利的模式,加快结构调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质量品牌竞争力,培育产业新增长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她强调,当前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还很多,纺织经济发展韧性强,产业配套体系完善,市场潜力大的优势还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产业形成的新动能对行业支撑作用将逐步增强。而且国家层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制造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如减税降费、重视创新、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推广技改综合奖补政策等,都将有力推动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围绕工业部消费品司推动纺织发展具体工作,她介绍,今后工信部将继续推进行业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创意设计能力和品牌培育;培育扩大功能性中高端产品供给;深化推进智能制造;推进行业绿色发展;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战略研究;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合实施好新一轮技术改造等,和中纺联一道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做好服务工作。

 

 

山东如意时尚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邱亚夫在致辞时表示,如意集团发展到今天,在科技制造、毛纺棉纺方面,沿着“一带一路”在过去一年实现了较高的发展,毛棉纤维全产业链基本搭建完毕,具备国际化基础。通过近三年的一系列努力,形成了服装品牌国际化。2018年实现200多亿元销售收入,15亿元净利润,已经基本达到时尚品牌的国际化水平发展。   

 

他表示,本次会议开拓了新思路,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摆在如意面前的重要课题。首先,如意在纺纱面料全产业链围绕高质量、高品质、精品化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希望通过未来五年的努力,如意一直能够以高端精品定位谋发展。其次,在服装高端品牌设计,在先进的国外设计中心的带动下,中国市场和品牌能实现较大的发展。最后,能够形成高收益、高利润、高现金流,未来一年将负债率控制在40%以下,现金流突破100亿元,实现如意的高质量发展布局。希望山东作为纺织大省,形成世界的山东特色,如意愿意为实现纺织业的新征程和新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威海迪尚集团董事长朱立华在致辞时表示,在品牌效益这方面,山东错过了一个高峰期,现在的品牌发展难度比较大。公司原来主要做纺织服装产业供应链,从2010年进入品牌发展的阶段,每年投入3-5千万,已相继投入了3亿元左右。2018年公司销售收入增长30%,利税增长50%,这主要在供应链上加强设计力量建设的结果。和法国、西班牙、日本、美国设计力量融合,跟国内设计结合起来。在新技术应用、供应链平台、3D设计方面,和海外大型集团、品牌公司进行全方位合作,打造企业新形象。企业现在做的模块化建设,从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产品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如果打通各模块,公司在5-10年内可以更大规模发展。2019年,公司会建立技术中心和创新中心,更专注于企业品牌提升。他强调,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专长,不能盲目发展,不仅要打造纺织品牌,更着重打造企业品牌。

 

 

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院长冯德虎就山东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近两年多来,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与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对全省行业企业发展情况作了全面调研,并针对部分重点地区和企业作了产业发展规划。目前产业主要以纺纱和服装为主,产业结构变化不大。行业利润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有机织、产业用纺织品两个产业的利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布局较为集中,滨州、潍坊、菏泽依旧是纺织产业规模最大的三个地市,但运行水平差距较大,提升滨州、潍坊两地的纺织产业运行水平是山东纺织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此外,印染和新材料产业发展较快。

 

重点区域产业特点主要表现为:潍坊产业规模大,结构均衡;滨州纺纱主导,家纺和产业用是亮点;菏泽纺纱产业富有活力,服装加工崛起;济宁服装和棉纺为主,拥有丰富的新材料资源;德州多纤混合实现高增长,毛纺、产业用为特色;青岛围绕时尚创意做大服装产业,坚持“针织、童装”特色;泰安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多,智能制造效果显著;烟台服装是产业主体,毛衫、印染是亮点。

 

针对今后山东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他建议,要重视产业用纺织品产业;发展高水平印染;深入研究滨州、潍坊、菏泽三地产业;增强市场与产业的互动;打造全产业链的协同。

 

下午,为了更好地准确把脉山东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找出行业发展存在的痛点、难点、疑点、堵点,合力助推山东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企业代表纷纷结合行业、企业的发展实际,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表示,希望今后能在更多的合作空间和领域加强合作,双方可以加强行业、地方经济运行分析,合力开发监测行业运行景气指数的工具;在绿色发展、节能环保和标准制定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进一步开展废旧纺织品循环资源再利用的合作,发展循环经济;在非遗方面,进一步加强深度合作,提升山东文化自信,提升品牌文化效应。

 

 

滨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玉斌表示,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滨州的支柱产业,2020年产值有望达到1500亿元,涌现出了魏桥、华纺、愉悦家纺、亚光毛巾等一大批龙头企业。虽然滨州纺织服装产业总体规模很大,但是效益不高,主要原因是大企业带动当地产业的能力不强,缺乏专业市场以及产业链附加值比较低。今后政府将加大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提升服务质量,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他建议,今后中纺联要加大对滨州纺织服装产业的指导和规划,企业要抱团发展,优势互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杨峻表示,山东要建设世界级的产业集群,要有一个标准,需要深入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未来双方可加强交流。集群工作主要与各地方政府对接,新时期如何发挥政府作用非常关键,对助力产业升级很关键。在企业管理方面,山东的企业家有思想有格局,已有20多家企业获得管理创新奖,但多数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希望今后能建立一个新的交流平台,能够把管理的效力充分挖掘出来。

 

 

青岛大学校长夏东伟表示,青岛大学纺织服装行业的学科建设布局完善,拥有国内唯一国家级特色专业,院士领衔的多个研究院系,可以进行校企合作。下一步将以高品质功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研发为主攻方向,以纤维材料与智能制造为突破,破解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期待与山东纺织企业融合发展,为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纺织行业价值再造,为山东及全国纺织高质量发展贡献“智力”支撑。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表示,山东是文化大省却不是时尚大省,是产业大省却不是品牌强省。目前,纺织服装产业时尚设计力量薄弱,知名设计师少,大品牌欠缺,产业结构有待完善。他建议,今后山东要加快转变思维,把技术、产品优势转化为艺术、品牌优势;重点扶持一批企业加快建设设计中心,地方加快建设时尚中心和创意时尚园区;加强国内外知名设计师的交流与合作;加快新锐设计师的培养和时尚平台建设。

 

 

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焕臣表示,近年来公司纱线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外,旗下的“雷诺”品牌通过跨境电商,找到了新零售的路径,成为了在美国销售成功的中国品牌。但企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原因是区域供应链的薄弱、两化融合水平不高,特别是在设计研发方面有很多提升空间。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他希望未来协会能给予更大的帮助,一是深化集群服务,加强产业上下游的互动;二是引导企业关键技术创新研发与产业化,引导企业智能制造升级;三是支持企业多途径融资,将更多社会资本引入纺织行业,打造融资平台;四是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搭建好的平台,加强走出去的风险保障,积极应对海外投资的风险。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化部主任翟燕驹指出,山东纺织服装产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的意义和重要性在于,落实国家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部署,满足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增强山东省对纺织服装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升山东省纺织服装企业的竞争力,建设内容包括山东省纺织服装产业工业互联网发展研究、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纺织服装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组建纺织服装行业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进行区域纺织服装产业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试点,今后要加快该项目的系统性建设。

 

 

青岛凤凰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守华介绍,围绕高质量发展,公司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淘汰全部老的印花机,引进先进设备,加快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特别是通过一系列的节能环保措施,进行源头控制,不仅使废水治理成本从过去的20元一吨降低到现在的8块钱一吨,更为企业的绿色发展带来了新活力,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市场部主任梁鹏程表示,在中纺联举办的服装、面辅料、家纺、产业用国内国外的各个展会上,山东参展企业除了家纺和和产业用两个行业能够占到10%,其余展会山东省的参展企业数量并不算多,排在第五名之外,与山东的纺织服装大省地位相比不符,希望未来山东纺织服装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展会这一平台,推介自己,将企业和产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中纺联推动的“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山东企业表现不错,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利用好这些平台,找到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路径,提效升级。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力民表示,华纺40年来一直注重产品研发和创新,从2011年进行转型,做智能工厂的概念,以现代化智能手段改造传统产业,打通了全产业链发展,成为了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单位。他建议,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开放思维方式,山东企业长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短于市场拓展、运营和品牌化,应以制造业为基础,加大人才团队的培养,加快转型升级。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总经济师魏启雄表示,目前行业转型升级加快,质效提升,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主动适应和引导消费升级,注重时尚和健康,“大家居”模式初见成效。2018年1-11月,规上1861家家纺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0.32亿元,同比增长3.78%;家纺制成品出口同比增长6.8%;实现利润总额105.76亿元,同比增长11.80%,增速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值。山东是家纺大省,全国最大的、也是世界最大的家纺生产企业都在山东。愉悦家纺在科学睡眠研究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山东家纺行业在很多方面优势明显,这为建设世界级家用纺织品产业集群先行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德州恒丰集团理事长苏建军表示,因为生产成本本,企业近几年做了一些在外地投资建厂的尝试,他呼吁政府多关注山东纺织服装行业,因为其中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成本高、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恒丰2018年产能增加了30%,但是贷款额度却下降了,他希望纺织企业也能受到公平对待。他表示,山东很多企业家都是老纺织人,对纺织行业有着很深的情结,希望未来能加强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抱团发展,合力把产业做大做强。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叶戬春表示,山东棉纺的产能和产品都是大而全,代表了全国棉纺,山东的问题也是全国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行业招工难。技术工人短缺,一线产业工人老化,技术、管理人员也相对老化,智能化发展潜力巨大。二,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改,但融资难、融资贵导致许多优秀纺织企业因为缺少资金,难以进行。三,创新能力不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四,棉纺面临两极分化严重,东南亚进口纱会给山东棉纺企业带来很大冲击。今后棉企应加大产品差别化发展,加强品牌建设,更加紧密地进行产融合作。

 

 

青岛市即墨区政府副区长王振表示,即墨的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一个就是纺织服装业,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服装企业,比如第一家过百亿的就是即发集团。面对新旧动能转换,即墨下一步的关键是推动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希望能得到协会的指导和帮助,2019年希望引进更多的服装设计大师,培育当地服装品牌;进一步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合力开发更多新工艺新面料;继续加强市场的宣传和推广。

 

 

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邵明东表示,山东很多纺织服装企业都是领军企业,品质不错,但整体带动能力较弱。此外纺纱技术人才不足,这与企业家意识有关系,希望以后能给技术人才一定的空间,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创新尝试。当前,新产品成熟度越来越好,企业应加大设备淘汰率,加大力度在发展机遇期进行更大规模的转型升级。他说道,和福建、浙江相比,山东企业在采购供应链、技术创新上的抱团不足,希望未来能加以改善。

 

 

青岛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区管委会主任李福斌介绍,作为深度融合发展样板区、靠前综合保障示范区、陆海统筹特色海军城,古镇口军民融合示范区以军民结合产业为主导,着力建设军地科研院所优势集聚,已建立了7大创新中心,有效保障了军民科技成果转化。针对军民融合,他建议今后中纺联要加强引导,形成产业自上而下的创新体系,统筹资源,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和创新。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发展部副主任王玉萍表示,科技发展部在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行业创新的体系建设,希望通过山东省新旧功能转换的机遇,双方在军民融合、高端制造、生态多元化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她建议,今后山东要加快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建设,比如印染的创新中心建设,江苏省已成功落地,希望山东也争取尽快开展此项申请工作;其次是智能制造方面,希望山东省能打造出一个高品质的样本。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赵洪表示,针织在未来纺织业发展当中要发挥更大作用,首先更多要提高质量和品质,通过针织云、针织智能制造平台,让企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其次要加大增品种的空间,产业用、家纺空间很大,但很少提纺织家纺,实际上欧洲专门有儿童家纺,企业可以主打针织儿童家纺产品的床上用品系列品牌,这将一个发展方向。此外,要加大与山东针织产业集群的规划对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李进才表示,近年来山东纺织服装产业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今后中纺联产业部将进一步加强与山东纺织服装行业的深度对接,引导行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产业园区工作办公室将不断提升服务,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园区上下游协同合作,助力山东世界级家用纺织品、童装产业集群先行区的建设以及康平纳“1+7”智能绿色染色园区的产业布局。

 

 

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琳表示,康平纳是纺织界典型的跨界合作创新成果的企业,10年间相继投入4亿元科研经费,并在2014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目标是做大全国最大的色纱供应商,做全国最大的色纱印染平台,做高质量的发展的践行者,联合企业上下游,抱团发展,用筒子纱印染平台,将山东的产业链平台进行延伸,解决纺织行业前头重、中间轻、下游弱的局面。“1+7”印染平台建成后,可有效解决印染纱线的短板。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生产力促进部创新平台处处长周长年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面料产品发展中心的工作和产业对接方面进行介绍,其中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联盟,目前已经有五家山东企业参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品高质量发展。今后,生产力促进部将大力对接山东纺织服装业多元化合作,包括开展行业研究,搭建多层次专业交流对接平台,发挥行业质量技术平台优势,促进行业品质提升和融合发展。

 

 

鲁普耐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明介绍,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对标国际,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类别最齐全、技术研发实力最强的绳网研制商,产品涵盖绳、网、线、带四大类,广泛应用于工农渔以及消防救援、军事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小产业的发展,他建议今后中纺联要加强产业指导,不断完善产业配套,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郑俊林表示,山东有好多代表性的产业用产业集群,如陵县、惠民等地,包括芳纶、海藻、石墨烯、壳聚糖等代表企业在行业内处于龙头地位,但也存在诸多问题,重要原因在于山东的下游企业很少,产业用领域很宽,16个大类其中山东涉及7-8个门类,各类的发展思路都不一样,造成管理与发展上的一些困难。他建议,今后山东在做好产业中长期规划的同时,政府的各项政策要尽快落地。此外,山东的创新资源较为有限,需要政府来搭建平台帮助产业快速发展。

 

 

青岛百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效华表示,随着消费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绿色、自然的健康纺织品需求越来越高,对此公司不断加大对绿色天然功能纤维和植物功能生态纺织品的研发,广泛应用与家纺、内衣、孕婴、运动、卫材以及滤材等领域。目前公司已获得5项国际发明专利,30多项国家级发明专利和20多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周一奇结合服装协会开展的活动的情况,梳理了六个方面的对接内容,其中品牌合作方面,合力打造即墨世界级童装集群;技术进步和智能制造方面,提升山东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打造山东省中国服装示范创新基地;物联网应用方面,依托中国服装物联生态联盟进行跨界合作;设计共享方面,帮助山东企业进行时尚设计研发、时尚设计共享;质量提升方面,进行相关质量检测、标准化制定与推广;品牌建设方面,加强山东企业与国内外品牌的对接与交流。

 

会上,为了更精准的“赋能山东纺织,共谋高质发展”,中纺联有关部门及各专业协会与山东纺织服装产业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深度对接,多方签约了一系列协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签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服装协会、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汶上县人民政府签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新泰市省级经济开发区、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国家新型工业化智慧化纺织产业示范园区合作共建协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流通分会、即墨国际商贸城、潍坊星河国际轻纺城、济南泺口服装城签约“共建山东纺织服装产业流通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国家牛仔竹节纱产品开发基地”、共建“中国牛仔纱线流行趋势研究中心” 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签约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滨州市人民政府联合签约“共建世界级家用纺织品产业集群先行区”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进行了授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联合签约“共建世界级童装产业集群先行区”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进行了授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山东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区管委会联合签约“中国纺织军民融合创新研发基地(青岛)”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进行了授牌。

 

 

听了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的发言后,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李莎表示,看到如此高规格组织会议为山东纺织服装发展把脉指路,她非常感动。她表示,此次会议行业专家、省内纺织服装大企业悉数到场,规格很高,对山东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的痛点、难点把握很准;理清了行业下一步的发展思路;达成了抱团取暖共识。

 

对于山东纺织服装行业高质量发展,她强调,首先要做好全省的产业发展总规划,邀请中纺联对山东纺织服装产业把脉并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其次是要与省纺织服装行业协会共同抓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打造行业企业发展高端平台;尽快出台专项奖励政策,对有助于提升产业链配套率的企业进行奖励,合力促进全省纺织服装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协同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在总结时表示,此次会议是一次创新的会,是中纺联与省级行业协会、地方产业第一次开展的专业的、立体对接的深度合作会议。山东纺织服装产业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大省强省,企业也大而强,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不充分不平衡,前道强后道弱,时尚设计力量薄弱,终端缺失、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近年来,中纺联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在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和创新。在制造业领域率先推出产业集群试点,推行社会责任,开展循环资源再利用、生态文明建设、产融合作以及行业精准扶贫,成立军民融合委员会等,得到了国家和社会、行业和企业的一致好评和肯定。此次交流与合作,必将能帮助山东纺织服装产业找准产业发展的痛点、堵点,依托双方各自优势形成互补,使山东纺织服装产业尽快补齐短板,在不断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的同时,实现抱团取暖,合力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勇强调,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已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此次会议的召开,为中纺联服务创新开了一个先河。今后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一方面积极落实协议、理清思路,助力山东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尽快补齐短板;另一方面也要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中纺联行业服务新模式,深度对接其它纺织大省,在全国推广。

 

中纺企协综合整理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