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山顶领跑,有人在半山寻路,有人在山脚探新——中国服装行业的动态演进魅力,在2025上半年的资本答卷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安踏体育以约2320.16亿元市值断层领跑2025上半年中国服装上市企业50强榜单,这一数字相当于第二名申洲国际(约773.24亿元)的3倍,甚至超过第2至5名企业市值的总和。
运动品牌成为绝对主角。前五名中安踏、李宁占据两席,特步、361度跻身前20强,华利集团、裕元集团、滔搏等运动产品代工厂和渠道商同样名列前茅。
01运动品牌霸榜
安踏的领跑优势持续扩大,其市值较2024年末增长22%,是榜单上唯一进入千亿俱乐部的企业。安踏通过多品牌矩阵打通高端市场与全球化路径,同时借助冬奥营销成功抢占市场份额。
申洲国际、华利集团、波司登三家企业进入500亿俱乐部,另有12家企业跻身百亿阵营。榜单总市值突破8500亿元,显示出资本市场对服装行业,尤其是运动赛道的持续看好。
运动品牌的集体崛起绝非偶然。李宁持续加码科技研发推出“䨻”技术平台,特步深耕马拉松细分领域建立专业壁垒。这些头部企业正构建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叙事的全方位护城河。
02传统服饰转型遇阻
除波司登依托羽绒服专业化战略稳居第四外,传统服饰阵营整体陷入转型阵痛。雅戈尔与海澜之家依赖渠道与品类规模勉强守住前十。
昔日“街头王者”美邦服饰已滑落至第32位,市值不足安踏的1.8%。在运动品牌高歌猛进的背景下,传统巨头的转身迟滞成为资本市场的鲜明对照。
传统服饰企业面临多重挑战:消费心理趋于理性,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市场存量竞争加剧。同时数字化转型面临人才、资金等要素约束,线上服务和监管水平仍有待提高。
03制造端行稳致远
申洲国际与华利集团两家代工厂市值总和超过尾部30家企业总和。这一现象印证了中国供应链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中难以撼动的基石地位。
上游技术壁垒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资本溢价。浙江桐乡的服装企业通过数字化车间实现“一根线进去、一件成衣出来”的工艺,有效降低裁耗,更加低碳环保。
制造端头部企业通过海外产能扩张(如东南亚基地)和核心品类突破(如户外装备代工),在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了盈利优势。这种全球化布局能力成为抵御贸易风险的关键筹码。
04细分赛道突围者
比音勒芬聚焦高尔夫高端客群,三年市值增长200%;江南布衣凭借设计师品牌调性建立差异化壁垒。这些企业虽未跻身头部阵营,却验证了垂直赛道的有效突围路径。
酷特智能的C2M柔性生产模式打开定制化蓝海;遥望科技借直播电商重构消费链路。在桐乡,蒂维时装公司采用全成型3D一体成衣技术,结合动态保暖功能设计,成功为哈尔滨亚冬会提供颁奖礼仪服装。
这些创新者正试图撬动结构性机会。他们瞄准小众赛道,通过技术创新和文化赋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新蓝海。
05行业未来趋势展望
2025年下半年,供应链深耕、细分赛道突围、品牌价值重塑,仍是最可能的逆袭方向。工信部与商务部联合开展的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活动,将重点推动产业链对接、产学研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
可持续时尚正成为核心竞争力。欧盟2025年将推行碳关税,环保材料需求激增,H&M计划2025年实现100%使用可持续材料的目标。
技术革命席卷整个行业。AI设计工具可减少50%打样时间;虚拟试衣、数字孪生和元宇宙应用重塑购物体验;优衣库通过“气象经济响应模型”动态调整产品策略。
渠道变革持续深化。直播电商预计2025年占比超30%;三四线城市消费潜力释放,优衣库采用“一城一策”模式成功渗透下沉市场。
行业的魅力正在于其动态演进。当可持续时尚成为标配,当虚拟试衣走进现实,当每一件衣服都变成连接用户的超级节点,中国服装产业的下半场竞赛才刚刚鸣枪。
来源:中国童装新传媒、CFW服装经理人